其他
科研、文艺、外语、乒乓球多领域“开花”
湖大人的青春是什么模样?在湖大,有多少个正值青春的学子,就有多少种灿烂的青春模样。“青春派”人物专栏,今日和你一起了解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本科生徐奕瑶的故事。
全部课程加权平均分专业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评校“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和国家奖学金、乒乓球国家二级裁判员、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
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本科生徐奕瑶,望远山而积跬步以前行、扎实本领深耕专业领域、拓展边界成就多元自我,在麓山脚下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如今,她已直博推免至清华大学化学系深造,攻读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方向。
01
「切问近思,夯实打牢专业技能」
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习平台的切换,也意味着课程难度、学业压力的变化。2020年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徐奕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高等微积分、线性代数、生命科学导论、化学原理……一门又一门必修课把课表塞得满满当当。
作业太多、课程太难、睡眠太少……她从未抱怨,因为始终坚信“向月亮出发,即使不能到达,也会站在群星之中”。
为了能够真正学到新知,徐奕瑶每天早上都会提前一小时到达教室整理笔记,预习当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中午利用午休的时间去日语兴趣班学习日语;晚上则把时间用来完成各学科作业和提升外语水平,经常自习到综合楼关门才回寝休息。
“一勤天下无难事”,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效率使得徐奕瑶的专业成绩和日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以152分、词汇和语法双A级的优异成绩通过日本语能力测试N2级别。
02
「兴趣为引,力耕力勤科研学术」大二学年,徐奕瑶深深被有机化学的魅力吸引,她认为:“正如《Art》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有机反应的机理就像艺术一般优美而又有趣,尤其是分子笼的结构很漂亮。”在这份兴趣的驱使下,徐奕瑶加入了何清教授的课题组开始进行超分子化学方向的学习与研究。
在科研过程中,徐奕瑶发觉有机分子笼的结构固然美丽,但是合成却不那么容易。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合成路线中有一步酰胺缩合始终不成功,在查阅文献和与师兄师姐讨论之后,她通过改变使用的缩合剂、反应时长、反应温度进行了多个平行实验,摸索出了可以成功反应的条件。
“总是播种、常常期待、有时收获”,科研中的徐奕瑶用“总是”的付出期待“有时”收获的到来。
漫长的合成周期、枯燥的反应实验,徐奕瑶经曲折、历艰辛,收获到了最终产物的分子笼,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发表到了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以兴趣为始,择志趣而成。徐奕瑶以“志”趋“趣”、化“趣”为“志”,始终坚定在有机化学方向持续攻坚克难的志趣。
03
「拓宽边界,热爱也能闪闪发光」向外探索、向内生长,徐奕瑶积极走出舒适圈,拓宽自身文体边界、丰富自我人文视野。享体育酣畅,强体魄塑精神。由于从小喜欢打乒乓球,徐奕瑶在大一时便加入化学化工学院乒乓球队,并逐步成为带领院乒乓球队的队长。她坚持着每周两次的练习频率,参与了学校里每一场规模性的乒乓球比赛,并获得过校联赛女子单打第三名、化学化工学院“纳微创新杯”师生乒乓球赛女子单打和混双双冠的好成绩。徐奕瑶说:“乒乓球不仅给我带来了健康的体魄,更教会了我面对高压的冷静和面对不同状况的灵活。”
徐奕瑶深爱着湖南大学,想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了解到湖南大学的风采,于是她两次报名参加了“把湖大说给你听”朋辈招生宣传活动,并在2023年的活动中获评了“先进个人”。此外,她还多次无偿献血,参与到校内外的志愿实践活动。
全方位探索、多方面发展,徐奕瑶说:“世界需要自己开疆拓土,路远行必至,事难做必成。”
用思想领悟学术知识、用脚步丈量人文厚度、用运动感悟酣畅人生、用热爱坚定所想所要,徐奕瑶在湖大寻光而起、向光而行、为光而耀。
来源丨融媒体中心记者团 学工部 化学化工学院
图片丨赵禹迪 受访者供图
学生记者&排版丨张馨元
责编丨余楚倩
阅读推荐
转载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ID:HNU1926)